![](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cdn.kingstone.com.tw/book/images/product/20122/2012250105990/2012250105990b.jpg)
心在哪裡?
挑選好書,是一件百年大事啊
像是我本身,一直不習慣用電子書,因為我還是很習慣把書拿在手上的感覺
因此我一年大概會買個20-30本不等的書籍
有興趣的書就會買來閱讀,今天跟大家介紹的這一本
就是我蠻推薦的一本好書,他的內容其實非常適合所有人閱讀
你相不相部,買書也買安全牌的書籍,才可以吸收知識啊
這本書我讀完後,我可以了解作者的用心,雖然不是神作
但是淺顯易懂的內容,一般人也可以很快吸收真的很推薦
隨時時代一直變化,新的作家會一直推陳出新,但是一本好書放在架上,也是頗有氣質的喔
所以我個人對心在哪裡?的評比如下
內容:★★★★
知識性:★★★★☆
閱讀性:★★★★☆
詳細介紹如下~參考一下吧
說明
-
描述
《心在哪裡?》Finding the Mind: Chan Master Sheng Yen*s Teachings in the West
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由印度西來,將禪法傳入中土,聖嚴法師則在千載之後,將中國禪宗弘傳於美國,東西半球的時空文化雖大不同,但皆是助人解開一個謎題──心在哪裡?
想要知道答案,不需要盲修瞎練,只要尋著聖嚴法師指月之指,便能看見明確的禪修道路。本書是聖嚴法師於八○年代在美國指導禪法時,所做的關於禪法實修和禪修心態的開示,內容分為四大類:(一)需要修行嗎?(二)禪修之路;(三)路上風光;(四)本來面目。從如何發現煩惱心、如何展開禪修道路、掌握禪修的必備條件、禪修道路上的四大障礙、觀空五層次的歷程,到明白原來萬法唯心造。將煩惱心轉為智慧心,直至無心可覓,聖嚴法師為禪者指出最安全無陷阱的修心方向。
本書特色
(1)本書以『禪修國際化』為定位,書涵蓋入門、基礎、中階禪修觀念,強調修行的認知與態度,不著重方法;著重禪法比較適合有禪修基礎讀者。
(2)精選24篇,1979-1985聖嚴法師在美國的禪修開示,原文刊登於《禪通訊》。
(3)書名副標與封面文案著重禪法歷史傳承,書封『意識+潛意+超意識』的抽象視覺,呈現『覺醒』的寓意,整體書藉形象可吸引年輕世代。《潛在閱讀對象:不一定具有禪修基礎、尋求心靈修行》
(4)《心在哪裡?》則是翻譯自早期的《禪》(Chan Magazine)雜誌,大多是三十年前,師父在東初禪寺的開示。對台灣讀者而言或者喜歡師父的讀者,從此書可以看見不一樣的師父,光從四大篇章名稱及相當吸引人:一、需要修行嗎?二、禪修之路、三. 路上風光、四.本來面目。
作者介紹
聖嚴法師
1930年出生,1943年出家修行。曾於高雄山中閉關六年,並留學日本,獲得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雜誌編輯、教授、研究所所長以及譯經院院長等。
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創建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大學以及社會大學等。在國內設立禪修、文教、慈善等基金會,分支道場遍及於歐、亞、美、澳等各大洲。
他是一位教育家、作家,更是一位宗教家和國際知名禪師,長年在國內外為推動「心靈環保」、「種族和諧」及「世界和平」等工作不遺餘力。
聖嚴法師所獲得的榮譽獎項中,包括總統文化獎、行政院文化獎、社會運動和風獎之傑出社會運動領袖獎、中山文藝創作獎、中山學術著作獎、斐德烈二世和平獎等十多種。
出版著作一百多種,已有十多種語言的譯著。他曾經應邀為《中華日報》、《中央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各大報紙,及《天下》、《康健》等雜誌撰寫專欄。
約翰.克魯克博士(John Crook, PhD, DSc)
一九三○年生,英國生物學家與人類學家。一九五○年代開始習禪,一九九三年於紐約接受聖嚴法師傳法,承繼曹洞與臨濟宗禪法法脈,成為聖嚴法師的第一位西方法子。目前為「西方人禪修會」(Western Chan Fellowship)導師。
著作甚豐(The Evolution of Human Consciousness)、(Space in Mind、Himalayan Buddhist Villages)、(The Yogins of Ladakh)、(Hilltops of the Hong Kong Moon),有《明末中國佛教的研究》、《戒律學綱要》、《明末佛教研究》等四十二種。
作者相關著作:《
心在哪裡?-目錄導覽說明
- ◆第一部 需要修行嗎?
1. 需要修行嗎?
2. 佛性與無明
3. 為什麼眾生是眾生?
◆第二部 禪修之路
1. 茶話
2. 悟後的世界
3. 釋迦牟尼佛的大願
4. 耕耘心田
5. 苦修
6. 死亡的難題
7. 放下
8. 禪修的必備條件
9. 修行的態度及修行的結果
◆第三部 路上風光
1. 禪、禪修和神祕主義
2. 觀空五層次
3. 禪修的四大障礙
4. 對於開悟的三種錯誤觀念
5. 空性與孤獨
6. 空與有
◆第四部 本來面目
1. 自心淨土
2. 正確的心態
3. 「無心」思
4. 主在什麼處?
5. 是夢?是醒?
6. 萬法唯心造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無
分級:普級
頁數:136
出版地:台灣
- ◆第一部 需要修行嗎?
-
須知- 作者:聖嚴法師
追蹤
- 出版社:法鼓
出版社追蹤
- 出版日:2011/10/4
- ISBN:9789575985677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非常推薦心在哪裡?給大家
↓↓↓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也可以當禮物的相關資料
標籤註解:
心在哪裡?推薦, 心在哪裡?討論, 心在哪裡?部落客, 心在哪裡?比較評比, 心在哪裡?使用評比, 心在哪裡?開箱文, 心在哪裡?推薦, 心在哪裡?評測文, 心在哪裡?CP值, 心在哪裡?評鑑大隊, 心在哪裡?部落客推薦, 心在哪裡?好用嗎?, 心在哪裡?去哪買?
熱點新聞搶先報
記者林映妤/台北報導
趙小僑、劉亮佐10日中午在晶華酒店舉行婚宴,婚禮約中午12點半開始,劉亮佐媽媽牽著劉妹妹進場,接著趙爸爸、趙媽媽還有華麗的男女儐相也入場,最後新人迎接大家的歡呼聲出現,趙小僑更流下感性眼淚。婚禮由曾國城、唐從聖主持,2人妙語如珠,大虧禿頭的劉亮佐跟趙爸爸「髮型一樣」不愧是一家人!
▲▼趙小僑、劉亮佐婚禮,陳喬恩落淚。(圖/記者張一中攝)
在新人父母進場後,「七朵花」成員饅頭、仔仔也牽著自己生的2個小孩當花童入場,接著賴薇如、王少偉;屈旻潔、顏行書;陳喬恩、GINO;劉亮佐兒子銓銓也牽著同學走進來,最後劉亮佐跟趙小僑挽著手步上紅毯,全場響起掌聲。
上台後劉亮佐感性道謝,認為許多親朋好友出現在他生命裡還來參加婚禮真的十分感動,趙小僑也開心大喊:「我一定會幸福的!」台下陳喬恩已哭到不行,頻頻拭淚。接著跟趙小僑合作多年的神準科技董事長以及演藝圈前輩徐乃麟都上台致詞,徐乃麟更開玩笑說,當年知道趙、劉交往,驚訝到跑去偷問曾國城,還納悶:「趙小僑跟劉亮佐到底怎麼搭上線?」並笑說:「憑她的姿色好歹也要找唐從聖這種啊!我至今還是很疑惑。」
▲▼趙小僑、劉亮佐婚禮,徐乃麟搞笑致詞。(圖/記者張一中攝)
主持人也糗髮線很高的劉亮佐:「看斗哥(劉)髮型就知道,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並大讚趙小僑貼心,常常陪婆婆打麻將,「吃一頓飯都很難得了,何況是打麻將,可見僑僑很閒喔!啊,是很賢慧!」婚禮氣氛相當歡樂。
▼陳喬恩、GINO;屈旻潔、顏行書;賴薇如、王少偉擔任男女儐相。(圖/記者張一中攝)
▲7位新銳藝術家,以寶特瓶、漂流木等媒材創作出20件作品。
振道記者蔡文綺/新竹報導
新竹市美術館即日起展出《島嶼.環境.故事─多媒材藝術創作展》,邀請吉田敦、林正偉、許喬彥、陳妍臻、吳旻華、王鵬達、許廷瑞(仔仔老師)等7位新銳藝術家,以寶特瓶、漂流木等媒材創作出20件作品,新竹市長林智堅肯定藝術家們以看似無用的素材化腐朽為神奇,成為藝術與美的能量。
林智堅表示,他上任後將92歲新竹市立美術館轉型為「當代藝術場域」,用聲音創造光影、增加互動式展覽,讓美術館跟遊樂園一樣好玩,4月推出《好玩藝兒》展覽更吸引逾2萬人參觀,創下開館10年紀錄;此外,更設立241藝術空間,並盤整藝術資源,每年暑期舉辦「仲夏藝文季」,讓藝術展演在新竹市各個角落開花。此次展覽,7位新銳藝術家利用環保素材,傳遞出對島嶼環境的專注與關懷,創作內涵豐富,歡迎市民來觀賞。
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出席開幕活動時表示,市定古蹟「新竹市美術館」,地處市中心,外觀美輪美奐,林智堅市長上任後重視城市美學,透過更多年輕藝術家的參與,為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注入新生命,本次展覽邀請優秀年輕輩藝術家共同創作展出,呈現作品多元想像意境,歡迎全國民眾來到新竹市,欣賞精彩豐富的展覽,以及這座年輕古城的美麗。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新竹市美術館即日起展出的「島嶼環境故事-多媒材藝術創作展」,共分三個展區,包括「自然之材─土地的呼喚」、「無用之材─文明的遺跡」、「永續之材─藝術何以可能?」等作品,藝術家們將木、陶土等自然材質,及工業文明產物的廢料,化無用為有用,化頹圮為美感詩意,唯美富創意,尤其許廷瑞(仔仔老師)「社子島少年行」團隊打造的「寄居蟹」酷車,搶眼的擺放在美術館前綠地,更是吸睛。
策展人張馨之表示,本檔展覽多重併置了自然、文明、永續的意象,以「島嶼」為名,藉以喚起人們對於土地所經驗和實踐的過程,更意欲從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製造衍生出的廢棄物,透過藝術創作賦予新生,進一步思辨和考察其存在的意義。邀請擅長用回收物、廢棄物、自然物等創作媒材,進行立體複合媒材創作的藝術家。包括吉田敦、林正偉、許喬彥、陳妍臻、吳旻華、王鵬達,以及許廷瑞(仔仔老師)和「社子島少年行」土地發聲計畫團隊,期待透過藝術家的轉譯,將無用之材幻化成為藝術美學的能量,喚醒民眾關懷台灣這塊土地及環境。
王鵬達的「瓶聚」,有感於新竹市的塑膠回收量達78座101的高度,策展單位沃沃美學於八月間發起徵集寶特瓶回收計畫,獲市府環保局、市民及大遠百支持,共徵集到2000多支空瓶,由出身新竹的王鵬達以永續概念出發,打造出島嶼輪廓概念的藝術裝置。
許廷瑞(仔仔老師)「社子島少年行」團隊打造的「寄居蟹」酷車,將社子島上充斥的回收物,透過互相合作與鼓勵,打造一輛能代表社子島的車子,讓大家看到社子島,也看到這群邊緣弱勢的社子島少年們。
許喬彥作品「像風一樣」,蘊含了對環境的想像與體悟,並思考人、空間、物質三者之間的關係;陳妍臻的「勻漾-水漥川」運用自然中如葉子、雨滴、雲朵等,進入自然異想;吳旻華「漂流海上的父親節」,以漂流木建構與重組空間,探尋環境與文化的可能性及意涵;吉田敦的「煙之森」,透過日常見到的廢棄素材進行創作,呈現對土地環境的觀察及省思;林正偉的「飛毯」,利用回收塑料及廢棄材料,用科技或機械動力創造出自然與人文交會的意象。
《島嶼.環境.故事─多媒材藝術創作展》展期至10月29日,配合展覽另辦有紀錄短片放映、講座、創作坊等多場活動,有興趣民眾歡迎踴躍參加,詳情請上新竹市美術館粉絲專頁查詢,洽詢專線03-5332841或撥打1999市民服務專線。
↓↓↓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641569AC648F44F7